胆固醇结晶的危害取决于结晶发展的时期。早期的胆固醇结晶对身体危害较小,发展到一定大小的胆固醇结晶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胆固醇结晶发展为结石,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消除,对身体危害较大。
胆固醇结晶是由于患者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比例失调,胆固醇比例异常上升,导致胆固醇晶体析出而产生的,胆固醇结晶如不经过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很可能由于胆固醇比例长期失调,晶体逐渐增大,最后形成胆结石,造成严重的危害。
胆固醇结晶的早期大多没有临床症状,对人体的危害较小,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来帮助结晶消融和排出,胆固醇结晶逐渐增大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需要通过消炎利胆的药物来帮助消除炎症,缓解症状,结晶进一步增大则有可能形成胆结石,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才能排出,对身体的危害较大。
降低胆固醇结晶危害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应该注意保持作息规律,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如蛋黄、鸡皮等,也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给胆囊带来过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