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潜伏期2-3周,临床正常较轻微,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咳嗽早期为干咳,后期转为顽固性剧咳或阵咳,发热多为低热,保持39度左右,个别病例可有其他系统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稍微增高,且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引起的急性肺部间质病变,属于非典型性肺炎,通常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多是经飞沫和直接接触感染,感染之后临床症状较轻微,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个别患者出现其他系统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具有自限性,可自行好转,但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加快康复进程。
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咳嗽前期多为干咳,部分患者有咳痰症状,后期转变为持续性剧烈咳嗽;发热多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超过39度;同时患者还可能表现乏力、咽痛、呼吸困难、头疼、皮疹等不适症状。另外还有部分病例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肌炎、肝炎、脊髓炎等,出现相对应的临床表现。
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明显,在x线检查下,双侧肺部纹理和与阴影会增多,且消退较慢,在经过治疗3-5周才能逐渐吸收和恢复正常。此外支原体肺炎会导致白细胞数上升,中性粒和嗜酸性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也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