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和茯苓都具有祛湿的作用,但是二者还具有一定的差异,土茯苓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而茯苓用于脾虚便溏、水肿尿少等症。因此湿气重且伴有热的人更适合使用土茯苓,而单纯脾虚湿盛的人适合用茯苓,具体用药还是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
1.土茯苓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其味甘淡,性平,可入肝经、胃经,可作为利湿解毒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的作用,可一般多用于治疗湿热疮毒、梅毒以及瘰历疮肿等症。并且根据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土茯苓对于钩端螺旋体病也具有一定疗效。
2.茯苓
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可入药,其味甘性平,归心经、肺经、脾经,功效比较广泛,包括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等,通常多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食少、便溏、泄泻等症状,还可用于治疗痰饮眩悸、水肿尿少以及心神不安等症。
3.湿气用茯苓好
从功效来看,土茯苓和茯苓都具有祛湿作用,但是二者还具有一定区别,土茯苓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相兼所致的病证,适合湿气重且伴有内热的人使用。而茯苓祛湿效果更加突出,比较适合单纯性脾虚湿盛的人使用。所以湿气重者用药需根据病情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