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05-23 18:08:53人浏览
唐庆
唐庆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肝胃不和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致的病证,它的形成主要跟情志因素有关,长期情志失调可致肝气郁滞,日久气郁化火,横逆犯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另外肝胃不和还可能是由寒邪侵袭肝胃所致,可见患者癫顶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大便溏薄等。

1.情志不遂

肝胃不和是一种中医病证名,具体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致的病证,它的发生跟情志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谋略,具有调节精神情志的功能,然而情志异常也可导致肝失疏泄,过度抑郁或者经常大怒,都可以引起肝气郁滞,日久则气郁化火、横逆肝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2.寒邪内犯

肝胃不和证还可能是由外界寒邪内犯肝胃所致,阴寒之邪侵袭肝经,会导致患者出现癫顶疼痛的症状,另外脾胃受到寒邪侵袭,则会伤及脾阳,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患者可有呕吐涎沫、脘腹冷痛、饮食不消、形寒肢冷、大便溏薄等症状。

3.治疗需结合病因

因此治疗肝胃不和证需要结合发病的具体原因,对于情志不遂者可选用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药物,比如柴胡疏肝散、舒肝片、气滞胃痛胶囊等药物。然后对于寒邪内犯者则需要选用祛寒的药物,比如干姜、高良姜、胡椒、红豆蔻、丁香、吴茱萸等。

云友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