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并不是拉干净后病情就会好转,因为肠胃炎通常经细菌、病毒等感染胃肠粘膜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症状轻微,可以通过饮食护理来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只有肠胃炎症反应消退,腹泻症状才会好转。
肠胃炎一般以急性胃肠炎多见,它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通常多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胃肠粘膜或者患者过食刺激性食物而发病,这些因素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使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发热等症状。
肠胃炎的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有明显腹泻症状,每次可到数次或者数十次,大便多呈水样,并伴有恶臭味。但是腹泻对胃肠炎症引起的反应,并不代表拉干净之后,病情就会好转。只有当胃肠炎症得到控制,腹泻症状才会得到改善,否则腹泻会逐渐加重,甚至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如果肠胃炎的患者症状较轻微,那么通过饮食调养和充分休息,患者可逐渐好转,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但若症状较严重,出现持续性的呕吐或腹泻,一般需要使用蒙脱石散、颠茄片、阿托品、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同时对于感染性肠胃炎,还需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