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原因比较多,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主要是由胆道感染、胆管解剖变异以及寄生虫、缝线线结等胆道异物引起的,可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一般继发于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与胆囊管较粗、胆石体积较小等原因相关。
在医学上,一般将人体胆囊管与肝总管的汇接处到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部分称为胆总管,它有一定的收缩功能,可以帮助胆囊中储存的浓缩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胆总管结石就是出现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段,可根据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淤积、胆道蛔虫、胆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比较常见的是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结石为主的混合结石。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胆道并发症。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一般来源于胆囊,以胆固醇结石更为常见。与体积大的胆囊结石相比,胆囊中出现的细小结石更容易发生移动,可以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并在此处滞留。部分患者的胆囊管比较粗,较大的结石也可以先后进入胆总管。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等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