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患者在感染甲肝病毒后,有四周左右潜伏期,一般没有症状。之后多急性发病,患者会有发热、怕冷、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区疼痛、眼白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加深等症状。所以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左右传染性最大,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如果接触到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用具等,或者与患者存在生活密切接触,那么可能会被感染。
部分人可以表现为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肝脏功能也正常。但是大部分感染者会在潜伏期后急性发病,通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发热、畏寒等症状。如果甲肝造成肝脏损伤非常的严重,还可能伴有肝区疼痛、眼白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加深等症状。
因此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确诊为甲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及时治疗。目前临床多采取支持治疗,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同时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另外可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考虑使用保肝降酶的药物。